区间测速原理是什么
专家解答(3)添加收藏

认证汽车师傅,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
以下就是区间测速的原理:
1、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
2、并根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
3、计算公式为“区间速度=区间距离/运行时间”;
4、某一个测速设备设置的监控点距离为20km,如果这段路段的最高限速为120km/h,则车辆从一侧监控点到另一侧最快只能是10分钟,如果低于十分钟则会被判定为超速。


认证汽车专家,汽车行业专家级大师傅
区间测速是一项先进的监控手段,利用了一个计算平均车速的简单原理,只需测算距离与通行时间就可以换算出有没有超速行为。系统在道路上设置2个固定的断面,当车牌通过A点时,车辆识别系统就会立即采集该车的通行信息,包括车辆牌号、通过时间、车辆特写及全景图片等;当该车通过B点时,走完这段定长的区间,车牌识别系统再次收集该车的通行信息。然后,系统可以轻松计算出这辆车走完这段距离花了多长时间,例如:A点与B点之间距离是2公里,道路限速60公里每小时,按时速计算行走时间应该在2分钟以上,如果花了不到2分钟走完,那就证明速度超过60公里每小时,肯定超速了。


认证汽车师傅,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
区间测速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一段距离的车速进行测试,那么假如出现了超速的情况,路边的摄像头就会记录下来。其实区间测速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比如这条路段大约有30千米,限速标准是120千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