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哪些行为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
认证专家周元良车友评论(0)添加收藏时间:2017-05-23 编辑:车主指南
一、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我们只考察构成犯罪的案件)逃逸案件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由此给交通肇事嫌疑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这样规定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九十四条:“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三)《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辑办法〉的通知》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
(四)《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中发生交通事故后驶离现场定性问题的答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责任,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因此,执行任务的特种车辆在发生事故后,为了履行法定的职责离开现场,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根据上述规定的精神,我们认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是否包括刑事和民事责任,认识不一,我们倾向仅仅是刑事责任);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
二、哪些行为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
下列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
(一)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二)特种车辆(如120、122、110、119)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但是如果是执行完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应该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三)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
(四)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没有离开现场。
(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共犯(指上述四类人员)也可以认定有逃逸情节。
推荐阅读:什么叫二次肇事,处理二次肇事案件注意事项
一、什么叫二次肇事?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这就是所谓的二次肇事问题。这种情况,行为人在主观上会有以下几种罪过形式。第一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又以同样的过失继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进行逃逸,对先前违反的注意义务明知故犯而造成第二次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受伤者死亡的罪过形式符合间接故意的要求。第二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为逃脱罪责在。....。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怎么办,造成的如何处理
一、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七十条第二、三款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二、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如何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处理的简易程序到底是怎么回事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事故类型,有这几类处理方式:当事人自行协商、简易程序处理、一般程序处理。在实践中,有80%的交通事故都适用于当事人自行协商和简易程序处理。下面我们看看交通事故处理的简易程序是怎么回事?一、哪些事故可以用简易程序处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于仅造成人员轻微伤;或者有下列情形的财产损失事故,可以用简易程序处理:1、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