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措施

认证专家郑景辉车友评论(0)添加收藏

时间:2017-05-24  编辑:车主指南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1、行为人有逃逸行为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制时,为逃避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亲属、群众、事故处理人员控制而离开的行为;

2、“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逃跑的时间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在发生交通肇事后”,笔者认为不能笼统认为是事故发生后的无限长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应界定为在事故发生后的当时至行为人被事故处理机关关押或押解途中前的这段时间。行为人在这个时间段逃跑的,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逃跑”行为;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并不是所有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行为就是逃逸行为,有的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未离开事故现场,但在将受害人送往医院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此行为应认定为逃逸行为。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措施

1、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

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现实中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情形,认定责任时应该从宽。

2、出于逃避救治伤者,逃逸后主动投案。

有人认为这种情形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为人的主动投案。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规定逃逸是加重情节,就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保护。逃逸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伤者缺乏救助,导致伤势严重以致死亡。所以这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当然的。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对自首情节按照刑法减轻处罚也是应当的。

3、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交通认定书与鉴定结论的区别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当事人有无违章行为,以及对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定量评断时所形成的文书材料。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书,其目的是分清事故责任,为依照交通法规和其它规定对肇事者作出正确恰当的处分,同时也是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调解的依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于交通肇事者是否提起公诉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人民。....。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外地车与本地车相撞,交通事故由何地公安机关处理

一、外地车与本地车相撞胡爱华家住某市,拥有一辆货车,从事个体运输0 2011年10月某日,胡爱华驾车到邻市送货,途中将行人郑国强撞伤。由于胡爱华急于送货,留下2000元钱让片方到医院治疗,自己前往目的地送货。交货后,胡爱华未到当地公安机关接受处理,而是开车返回本市。郑国强到医院治疗后,病情加重,其家属向会安机关报案。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求胡爱华前来接受处理。胡爱华则要求由本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胡爱华提出,自己已经。....。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不能私了有哪些情形,对于私了法律有什么规定

交通事故不能私了有哪些情形,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于私了法律有什么规定?相关的交通法律法规虽然允许并鼓励当事人对事故进行“私了”,但是,正如事事都有一个界限和范围一样,交通事故并非都可以“私了”,这也是相关法律法规中所明确规定的。如《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和《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规定》第七条就规定了七种情形的事故,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这七种情形是:(1)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2)驾驶人无有效机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