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有哪些,认定肇事逃逸要注意什么

认证专家瞿宏博车友评论(0)添加收藏

时间:2017-05-31  编辑:车主指南

一、不属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有哪些

下列行为属于肇事逃逸:

1、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2、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但是如果是执行完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应该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3、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

4、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没有离开现场。

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共犯(指上述四类人员)也可以认定有逃逸情节。

二、认定肇事逃逸要注意什么

如果肇事人当场被抓获,没有逃逸成功,而指使人从现场离开,对于指使人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共犯,也就不存在逃逸的认定问题;相反,肇事人从现场离开,而指使人没有来得及离开现场并被抓住,还能认定指使人有逃逸情节吗?很显然不能,因为指使人没有离开肇事现场,如果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且该后果是因没有及时救助造成的,指使人仅仅构成一般的交通肇事罪(没有逃逸情节),对于肇事者来说则应该认定有逃逸情节的交通肇事罪。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量刑情节,不是单独的犯罪行为,所以犯罪有未遂与既遂的差别,而逃逸就不存在未遂的问题,只有犯罪行为才存在未遂的刑法意义。

为保护肇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秩序,正确认定交通肇事逃逸,不能仅仅考察当事人有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更应该从其主观上考察其有无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同时也要考察其年龄、身份等情况,从整体上评价,否则不利于打击逃逸的当事人。

以上是关于“不属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有哪些”以及“认定肇事逃逸要注意什么”等问题的回答,如果您还不清楚的话,不妨问问专业的律所,也可请律师帮您代理。

推荐阅读: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公开什么,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理

一、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公开什么根据公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定,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办案人员必须做到六公开:1、公开办案人员的身份;2、公开告知各当事人或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3、公开事故调查事实和证据,出示现场记录图、事故照片、检验鉴定结论等;4、公开事故责任认定依据和责任认定结论;5、公开处罚的依据和处罚决定;6、公开事故损害赔偿项目、标准和事故调解的规定。二、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理1、肇事当事人须如实反映事故发生的经过,按现场处理民警预。....。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受伤未致残怎么赔偿,因伤致残的赔偿范围

一、交通事故受伤未致残怎么赔偿?因交通事故受伤尚未达到致残的程度,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的的范围包括以下7项: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必要的营养费;二、交通事故因伤致残的赔偿范围有哪些?.....。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车祸中存在哪些情况负全责,负交通事故全责怎么赔偿

一、车祸中存在哪些情况负全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1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又没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留下的,是认定当事人是否有过错和事故责任的重要证据,也是确定当事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重要事实。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要承担全部。....。查看全文>>